财经新闻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来源:中国金融  时间:2008/4/7 11:45:21  浏览量:9484  字体:

  对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根本出路是要提高相关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为此,需要大力推动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
  
   - 本刊记者 赵雪芳
  
  记者:谢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今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7.1%,2月份上涨达8.7%,未来的通货膨胀预期仍然很高。很多机构和学者对当前物价上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您一直认为目前我们应当特别关注成本推进因素,为什么?
  
  刘世锦:通货膨胀很难说是单一原因所致,一般都是多因素造成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我认为,本次通货膨胀需要特别关注要素成本的推动。
  
  到目前为止,本次通货膨胀表现为典型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其突出表现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占到总价格上涨的80%~90%。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导致的通货膨胀不同,本次通货膨胀中并不存在突出的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当然有些时候供应相对紧张一些。这说明通货膨胀的问题并不是出在产品的供需上,而是发生在生产成本的推动上。以猪肉为例,猪肉涨价有一系列原因,比如猪饲料涨价、流通环节不畅、猪疾病影响等等,但更重要的是农民养猪的比较收益发生了变化。一个农民在家养猪的年收入大约为3000元,但如果他进城打工,一个月收入1千元,年收入可能达到1万多元,所以,如果有打工的机会,他不大会选择养猪。只有通过猪肉涨价,使农民养猪的收入提高,达到与从事其他行业大体平衡的比较收益,农民才会有养猪的积极性。从这个角度来讲,猪肉涨价有其必然性。
  
  以上只是个个案。从整个宏观面来讲,我国正在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趋于加大。具体来看有以下三点: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特别是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后,多种生产要素价格走势都出现了拐点,价格的提升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比如,土地价格大幅上升,能源、资源包括水资源价格也在大幅上升。最典型的还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比如,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20年时间里,如果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农民工的工资几乎没有什么增长。但是从2002年开始,劳动力的供给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民工荒”并不是指中国现在没有民工了,而是指如果继续支付过去的价格,那些工作现在没人做了。也就是说,我国低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当人均GDP提高后,也将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会有相应上升。其他要素成本也存在同样的趋势。
  
  第二,我国部分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离市场化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政府管制造成的价格扭曲的状况还普遍存在。比如,最近几年,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在上涨,由于价格管制,国内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成品油价格,导致炼油环节出现亏损,炼油企业缺乏积极性。还有,我国高耗能企业比重过大,和我国电价偏低有直接的关系。再有,劳动力价格,除了由供求关系导致的低成本外,也存在着体制和政策上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的情况。还有一块是环境成本,我国现在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原因是有些企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没有治理,而让整个社会承担了它所造成的环境成本,这就是所谓的“内部成本外部化”。随着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和政策的提出与逐步落实,这种局面已经难以维系下去了,调整或改革将不可避免。
  
  第三,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中国、印度还有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全球初级产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导致初级产品进入一个成本上升的周期。粮食、原油、铁矿石等价格已经进入周期性的上升阶段。在我国对外开放度已经较高,初级产品对外依赖性加大的背景下,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必然导致国内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
  
  由于上面三个原因,我国未来将在较长时期内面临着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这是推动我国目前通货膨胀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对付的因素。
  
  当然,要素成本上升是否能够转化为大范围、持续的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将取决于生产企业消化成本上涨的能力,关键是生产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也就是说,存在要素成本上升速度与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之间的比较或者 “赛跑”。不同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和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差别比较大。从理论上讲,对自然资源、劳动力依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其涨价的压力就比较大,对自然资源、劳动力依赖程度较小或者说本身通过大规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空间比较大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吸收要素成本上涨的能力就比较强。另外,垄断性行业吸收要素成本上涨能力比较差,而竞争性行业则比较强。有些行业,比如农业是比较典型的对土地、人力资源依赖性较高的行业,通过大规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空间比较小,所以农产品(20.86,0.36,1.76%,吧)的涨价就最先表现出来。这是非常合乎逻辑的。
  
  我认为,下一步需要关注的是服务类产品价格的上涨。其实,目前服务行业的涨价压力已经表现出来了,如能源、公用事业(2513.950,89.07,3.67%,吧),以及一些和人工成本关联度比较高的服务行业,涨价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抵御通货膨胀压力能力最强的是制造业,特别是竞争充分的工业品行业。比如,汽车行业一直在降价,其实刚才讲的那些涨价因素在汽车行业都存在,但是由于它是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空间比较大,所以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就比较强。然而,即便是这类行业,它吸收投入品涨价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投入品的涨价幅度过高,它本身吸收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最后也可能会涨价。最近一些制造业比如彩电行业也在酝酿着要涨价,就是这个原因。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想就可能进入一个所谓的全面的通货膨胀时期了。
  
  记者:近期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速度较快,1月份上涨 6.1%,2月份上涨6.6%,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刘世锦:工业消费品也存在一个成本内部消化的问题,消化不了就会转移出来,表现为价格的上涨。我刚才讲的道理对工业品出厂价也是适用的。现在看来,主要是一些资源类、基础类的工业品涨价幅度较大。提高这些工业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空间不是很大,这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工业品基本上都是垄断性行业。一般来讲,垄断性行业一旦遇到成本涨价压力之后,倾向于向外转移,因为它通过外在的竞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压力不大。一些基础的能源、原材料行业之所以存在较大的涨价压力,行业垄断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国原油、成品油的价格还没有放开,但即便放开了,如果存在垄断,价格还是会相对较高的。
  
  记者:我们应当如何治理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从紧的货币政策能起到多大作用?
  
  刘世锦:通货膨胀不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不是好事,都必须高度重视抓紧治理。对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治理,可以从短期和中长期两方面来考虑。短期来看,因为当前通货膨胀的势头比较猛,所以一定要采取措施把这种势头控制住,使价格上升平缓一些,处在一个可控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当前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临时价格干预、从紧的货币政策等,都是及时和正确的。从中长期来讲,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面提到劳动生产率提高是抵御成本上升的最重要手段,而现阶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来源是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要素低成本投入推动经济增长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削弱以后,需要通过创新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是我国中长期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
  
  有一句名言:任何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对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它的作用是有限的。为什么呢?成本推动型主要涉及不同行业比价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后,全社会的流动性会减少,但是要素成本并不一定会降下来。于是,企业可能会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是要素成本还是比较高,二是出现资金短缺,导致企业效益下滑。从整个宏观经济来看,可能会出现一种类似于“滞胀”的通货膨胀上升和经济增长减速并存的局面。所以,对付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在宏观政策上需要有一整套措施,短期对策和中长期涉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种政策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记者:一方面,我国当前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重,需要进行能源、环境等方面的改革,理顺价格关系;另一方面,当前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您认为如何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刘世锦:我想这也是一个短期和长期的问题。短期来讲,由于当前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着眼于理顺价格关系的改革措施的出台需要慎重,也可能还要推后,改革时机和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从中长期来讲,要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价格机制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如果价格关系理顺了,比如能源价格放开了,大家才会有动力增产节约,如果这种资源确实少了,价格上涨还可以促进创新,推动替代产品的出现。让市场起基础性作用,最终是有利于降低整个价格水平的。
  
  记者:您如何看待2008年未来的物价走势?4.8%的调控目标能实现吗?
  
  刘世锦:总体来讲,今年通货膨胀的压力比较大,要完成 4.8%的通货膨胀控制目标难度相当大。但是,我想强调的是,一方面我们要采取措施,严防今年的通货膨胀过高;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我们需要着眼长远,采取切实举措,加快解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那些实质性问题,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打好基础。-
泰山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2013 鲁ICP备06009470号
设计维护:泰安开创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